但是,经过多年努力后,大多数父母会发现,孩子最终变成了自己最不希望的样子,平凡普通,处处看着不如别人家的孩子。
很多父母会有疑问:问题出在哪里呢?
我也买学区房,送孩子上好的学校,每天也坚持陪孩子,认真辅导孩子写作业,上各种价格昂贵的培训班、补习班、兴趣班,但是孩子怎么最后还是变得这么普通了呢?
今天我们就来说下是什么影响了教育孩子的效果。
影响教育孩子效果的三要素
在谈三要素之前,父母首先要理解一个问题,教育孩子是一个互动的过程,而不是单方面输出的过程。不是说父母教育孩子,就只有父母影响孩子,而孩子不会影响父母,这是不对的。
举个例子。
对于天性比较乖的孩子,父母在面对这样的孩子时,心情就会比较好,教育的时候就会更加耐心。相反,当孩子比较调皮捣蛋的时候,父母就容易失去耐心,对孩子批评打骂。
所以教育孩子是一个互动的过程,是双向影响的过程。
在理解这一概念后,我们就能推导出影响教育效果的三要素。
第一要素:父母
父母的学识、智商、认知不同,这就决定了他们在面对孩子时,同样的问题会采用不同的方式,而不同的方式当然就对孩子产生了不同影响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教孩子算数。
如果父母学过孩子的认知发展,了解孩子的生理发展规律,那么他在教育孩子时,就会设计适合孩子学习的难度。适宜的难度既可以让孩子快速的掌握知识,又不至于太难让孩子产生挫败感,可以培养孩子自信心。
相反,如果父母什么都不懂,那么父母可能就会教授超过孩子接受能力的知识。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觉得自己怎么学都不会,就会觉得自己笨,自信心受到打击,变得自卑。而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会因为总是教不会,脾气变得暴躁,批评打骂孩子,进一步打击孩子自信心。
第二要素:孩子
儿童的智力、性格等自身特质决定了他们适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。不同孩子同样的问题,不可能用同样的方式都能解决。即使同一个孩子,在不同的阶段,他们也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教育。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,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。
举个简单例子。
有的孩子比较坚强,心理素质强,父母的轻微的言语批评可能引不起孩子重视,因此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,所以就需要父母强化惩罚的力度;而有的孩子比较敏感,父母只要略微提醒,孩子就能及时改正,如果过度惩罚反而会伤害孩子自尊心。
如果父母认识不到孩子的不同,网上学了一种育儿方法觉得很好,然后就生搬硬套到自己孩子身上,有时候不仅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,反而会有可能会有副作用。
第三要素:父母跟孩子的关系
最后一个影响父母教育孩子效果的因素是双方之间的关系。
和父母关系融洽的孩子通常有信心解决困难的问题,无论是单独处理还是和陌生人在一起时都会如此。因为过往的经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会被接受和支持,因此没有心理负担,更加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。
而缺乏这种安全感的孩子则会缺乏这样的信心。因为他们过去的经历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只会遭到忽视或否定。他们在行为做事时就会担心自己做错或做不好,会被批评打骂,因此他们很难专心、集中精力的积极解决问题。
父母、孩子和双方之间的关系,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,构成了一个整体,共同决定了父母教育孩子的效果。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,都会带动其它两个环节出现变化。
当父母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,学习各种育儿知识、沟通技巧后,他们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,就更加淡定,因为他们知道如何沟通孩子听到进去,改正更好的帮助孩子改正错误。好的沟通方式让孩子可以愉快的接受建议,做出改变,避免了冲突矛盾,于是双方关系更加和谐,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。相反,如果父母什么都不懂,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,肆意的批评打骂孩子,亲子关系就比较紧张,父母说什么孩子也听不进去,孩子就变得越来越差。
当孩子聪明伶俐懂事的时候,父母会觉得孩子一点就透,不用浪费的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批评教育孩子,父母就会心情愉快,觉得自己孩子很棒,喜欢孩子,家庭关系和谐,孩子有自信,变得越来越优秀。相反,如果孩子总是调皮捣蛋,学习不行,就会给父母造成心理负担,父母会想方设法逼迫孩子改变,亲子关系就比较紧张,孩子也不听父母的,我行我素。
当亲子关系和谐时,孩子会在意父母,当父母提出建议时,孩子会慎重考虑;而当亲子关系不和谐时,孩子不仅不会听父母的,相反还会跟父母对着干。
所以,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,不要总想着怎么改变孩子,试着先从改变自己开始。父母会发现,自己改变了,孩子也跟着改变了。
1.多多了解孩子
在忙于生计的同时,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,与孩子、保姆、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,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。多一分了解,就少一分误解。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,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。
2.吸收教育知识
社会在变化,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,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。身为家长,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。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,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,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。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,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。
3.耐心倾听孩子
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,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,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。此时,
老师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,尝试着多一分耐心,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。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,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,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,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。
4.真正放下身段
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,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。对此程桂英老师特别建议,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,从内心尊重孩子,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,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。不要总是对孩子说“不”,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,让孩子自己做决定。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,表达能力没有问题,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。
5.跟孩子讲道理
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,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。让孩子有同理心,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,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。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,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,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。
6.让孩子去体验
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,那么在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,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“自食恶果”的滋味。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,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。
7.同孩子做协商
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,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,就连大人也很痛苦。孩子也是人,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,因此,同孩子做协商,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。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,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,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,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,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,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。
8.盛怒时不管教孩子
9.修正对孩子的期望
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,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(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,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!)来要求孩子。要知道,孩子年龄还小,有好动、固执、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。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,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,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。
10.真诚对待孩子
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,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,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。据程桂英老师介绍,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,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,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,或是会让你担心、惧怕。只要语气是平和的、态度是真诚的,你就会发现,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!
父母要学会和孩子说话,要注重解决“怎样说才会听,怎样听才会说”的难题。那么到底“怎样说才会听,怎样听才会说”?关键是学会倾听,让孩子多说话;选择恰当的谈话时机,学会沉默和鼓励;允许孩子发脾气;学会和孩子讨论学习和生活话题,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,有冲突也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;不要轻易说孩子不听话--父母要民主而不要霸道,给孩子独立自主的成长空间。
第二去挖掘孩子喜欢或者是感兴趣的事或物。支持孩子正确的去引导他是不是要带孩子去医院看看,很多小孩都是这个年龄发现开始自闭,他会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外面的好话、打骂都无济于事的。别耽误了,如果情形非常严重的话带孩子看看医生吧。如果不是这个样子,他还会和外界互动,只是过分的任性那就要和孩子搞好互动,慢慢教育,急不来的。不能总打,对付软硬不吃的小孩子确实比较麻烦,只能多多以身做责,不要对孩子没信心。
搜索标签:
添加微信号
关注公众号
网站关键词:辽宁戒网瘾学校,辽宁叛逆孩子学校,辽宁特训学校,辽宁问题青少年学校,辽宁问题少年学校,辽宁管教学校,辽宁青少年管教学校,辽宁全封闭式管理学校,辽宁军事化管理学校,辽宁厌学矫正教育学校,辽宁早恋矫正教育学校
Copyright © 2012-2022 辽宁正苗启德管教学校 版权所有
网站地图 SITEMAP.XML
网站地图 SITEMAP.HTML
TAG标签
网站lCP备案号: 鄂ICP备19029853号-12